民族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吕本中( 1084 -1145 )与贺州
2016-05-11 16:02   网络

吕本中( 1084 -1145 )与贺州

字居仁,号紫微。为宋代知名的理学家、诗人和诗论家。吕本中祖籍东莱(今山东掖县),吕本中之父,在南北宋之际任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吕本中以其曾祖吕夷简遗表恩,授承务郎。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任曹州济阴主簿。宣和六年(1124年)任枢密院编修。绍圣后因党派之争,不顺从秦桧而被废黜。钦宗靖康初迁职方员外郎。宋廷被金兵挤压南迁之后,他曾避居桂林、贺州一带。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赐进士出身,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等职。绍兴十五年(1145年)卒于江西上饶。 

吕本中是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彰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流传至今的诗词有近千首。代表词作有《采桑子》、《蝶恋花》、《减字木兰花》、《生查子》等。他著有《东莱诗集》、《紫薇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紫薇词》。吕本中率先高举江西诗社宗派旗帜,提出“活法”和“悟入”说,补充与完善了江西诗派论。吕本中存世的近千首诗词在格律上以七古(七言古体诗)为多,内容上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而且感情浓郁,语意深沉。 

靖康元年(1226年),金兵围困汴京时,吕本中也在城中,他目睹了这一事变。国破河山碎,从此,吕本中被迫南下逃难,经安徽、江西、湖南沿路辗转,于建炎四年(1130年)冬来到贺州。 

国家破亡所带来的天下疮痍,逃难途中的颠沛流离、流落他乡的悲切孤苦,让诗人陷入深深的愁苦与忧愤。 

这时期,吕本中的诗作风格有了较大的改变。靖康事变以前,吕本中的七古警策之笔其所切入的主题往往是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等方面的生活细节和个人修养。南来之后,他作品的题材则转到了行旅、寄赠、送别等方面,表面上看,这些作品都只与个人生活有关,但实质上却是通过表达感时伤乱的心绪,将个人生活与社会动乱的现实深切地联系起来,从而通过描绘自己艰难窘迫的生活境遇,来营造一种苍莽凄凉、悲怆激楚的诗歌意境,是为忧虑国难时事而发出的感慨。 

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个人情感表达得很深邃,社会问题也反映得比较强烈,体现了坚持操守、关心国家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吕本中诗歌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从建炎四年(1130年)到绍兴六年(1136年),吕本中流寓贺州共有七年时间。期间,同属江西诗派的诗人陈与义、席大光也逃难贺州暂住。吕本中与他们常有诗文唱和。国破的忧愤、流离他乡的困苦、诗友间技艺互相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吕本中的诗歌创作水平达到了高峰。吕本中在贺州所创作的诗歌,目前所知,仅保留了五首。向南逃难的陈与义、席大光等友人即将从湖南进入贺州,已早先寓居贺州的吕本中闻讯之后,欣喜异常,便做了这首诗迎接友人。 

贺州闻席大光陈去非诸公将至作诗迎之

五年避地走穷荒,岭南江湖半是乡。 

欢喜闻君俱趣召,衰颓如我合深藏。 

晓寒已静千山瘴,宿雾先吞万瓦霜。 

日日江头望行李,几回驱马度浮梁。 

吕本中来到贺州后,尤喜结交贺州的地方名士,他们之间常有诗文来往。 

因为叛匪曹成军由湖南道州进入贺州,为躲避匪乱,绍兴元年(1131年)冬,吕本中暂时离开贺州到藤县、苍梧一带辗转,期间,他在广东德庆遇到了老朋友师厚。战乱之中,能够他乡遇故知,顿时发无限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以做纪念。 

德庆遇师厚(残句) 

藤江并贺江,浮荡苍梧云。我如老饿鹤,忍饥啄蛮尘。 

绍兴二年(1132年),吕本中暂时离开贺州到桂林躲避曹成匪乱。同年,岳飞领兵入贺州讨伐曹成。闰四月,岳家军在贺州大败曹匪。吕本中闻讯后,情不自禁,挥笔创作了这首诗歌。 

闻岳侯破贺州贼 

旌旗摩日生光甲,俘馘黄巾第几方。  

灭贼未须占斗蚁,破胡行且见神狼。 

燕然刻石功昭汉,太华题辞事后唐。 

从此儿童传姓字,风流何止继韩康。 

此外,还有诗友给吕本中的唱和诗二首。吕本中原作已不存,仅存和诗。 

次韵谢吕居仁居仁时寓贺州 

陈与义 

别君不觉岁时荒,岂意相从魑魅乡。  

箧里诗书总零落,天涯形貌各昂藏。 

江南今岁无胡虏,岭表穷冬有雪霜。 

傥可卜邻吾欲住,草茅为盖竹为梁。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 

刘子翚 

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  

缥缈云扶千叠秀,空蒙翠滴两州寒。 

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 

文伯诗无漂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