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杨凭与临贺的不尽情缘
2016-05-23 15:06  

杨凭与临贺的不尽情缘

来自走进潇贺古道

张籍痛审好友杨凭 作《伤歌行》传颂古今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 年)七月十一日,唐朝中央上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的主客郎中张籍心情十分恶劣,因为他接受了一件有悖人情伦理的两难任务:审理好友京兆尹杨凭。说起杨凭,那可不是一般人物:杨凭,字虚受,弘农(今河南省境内)人,工文辞、尚气节。是唐朝大历年间的进士。历任节度府、监察御史、京兆尹等官,还是大文豪柳宗元的岳父。他是因为得罪了王室宗亲御史中垂李夹简,被告发有罪。本来是要判处死刑的,但宪宗皇帝认为杨凭在京兆尹这个任上治理京城政绩突出,于是决定将他贬为临贺尉。唐代的尉指县尉,相当于分管军事的副县长或武装部长。而临贺则是指贺州下辖的临贺县,即今天的八步区一带。这相当于把今天的北京市长调到八步区任武装部长了。与其说是张籍对杨凭审理,还不如说是宣布对杨凭的贬谪结果,因为唐宪宗早就做好了处理决定。京城人都认为,临贺县远在南蛮之地,未来杨凭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伤心之余,张籍痛心疾首地为杨凭写下了: 

《伤歌行》(元和中,杨凭贬临贺尉) 

黄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 

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 

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 

身着青衫骑恶马,中门之外无谈者。 

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 

长安里中荒大宅,朱门已除十二戟。 

高堂舞榭锁管弦,美人遥望西南天。 

然而,张籍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他的这首《 伤歌行》 成了与贺州有关的第一首唐诗。二是连杨凭自己也没想到,这次变故中的一个插曲却让“临贺”两个字走进了大量千古传颂的诗篇里。从此,不仅杨凭本人被性格敦厚的岭南百姓拥戴为神,“杨凭”、“临贺”这两个名字还相互纠缠着,沿着中国青史铺就的道路,从唐代一直走到了今天。  

 

徐晦勇送恩人杨凭 因忠义受到提拔 平时出门总是前呼后拥的杨凭,在遭难离京之际,由于害怕被牵连,至亲好友都躲了起来,不敢送别。就像张籍在诗里的描述一样,“中门之外无送客”,说不出的冷清。  

然而,就在杨凭人情冷暖生发无限感慨的时候,冷不丁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个人要来送行,他就是进士徐晦。徐晦曾经因为杨凭的推荐而当上了栋阳尉,这次来送行目的就只有一个:感思。也不知为什么,徐晦送行的事阴差阳错就传到了杨凭好友权德舆的耳朵。权德舆是位退职在家的老宰相,长期的宦海生涯让他对官场深浅时刻保持着警惕,于是好心提醒徐晦:“你在这种敏感时刻去给杨凭送行,虽然彰显了你的人格,但你要考虑将要付出的政治代价。”没想到徐晦却一脸正气地说:“我徐晦曾是一介平头百姓,因为有了杨公的厚爱才有了今天。在他遭贬离京之际,不去送别我于心不忍。将心比心,如果哪天老宰相您也被奸邪陷害,成了戴罪之身,难道我徐晦又能够不去给您送行!”徐晦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老宰相,从此老宰相逢人就称颂徐晦的好,有利于徐晦的政治舆论迅速形成,徐晦的政治前途也就由此出现拐点。  

 

几天后,杨凭的政治对手御史中垂李夷简居然一纸荐书将徐晦提拔为监察。也就是把徐晦从一个县级武装部长直接提拔到了最高检察院去做检察长了。徐晦不明白其中的玄机,就去问李夷简:“我平生和你没有任何交情,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取信于你,现在你提拔了我,确实不知道是为什么。”李夷简不紧不慢地说:“你也知道得罪我是没有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杨凭当年何等威风,现在呢?现在最多不就是得了个外号叫杨临贺。你去送他,相信你是明白后果的。但从另一个侧面看,你这个人既然能够为感恩友情而不顾政治得失,就一定不会忘了国家的恩典而背负国家,好好干吧。”  

关闭窗口